香港立法会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查包養網站条例》_中国网

新华社香港3月19日电  香港特区立法会19日三读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标志着香港特区落实了基本法第23条规定的宪制责任,完善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取得重大进展。

当日,香港特区立法会举行全体会议进行三读表决。投票结果显示后,议事厅内所有议员一起喝彩。

香港特区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表示,今天成功完成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大家都热烈期待也充满信心,香港的发展一定会更蓬勃、更灿烂。

包養条例正文由9部分组成,分别是“导言”“叛国等”“叛乱、煽惑叛变及离叛,以及具煽动意图的作为等”“与国家秘密及间谍活动相关的罪行”“危害国家安全的破坏活动等”“危害国家安全的境外干预及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组织”“包養網与维护国家安全相关的执法权力及诉讼程序等”“维护国家安全机制及相关保障”及“相关修订”。

香港基本法第23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包養網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

《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全面落实香港基本法、全国人大“5·28”决定及香港国安法所规定的宪制责任和义务,补齐了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制度机制的漏洞和短板。

这是香港主流民意的集中体现,是爱国爱港新气象的充分彰显。特区政府此前进行公众咨询时,共收到1348包養9份意见,其中98.6%表示支持。

表决通过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立法会表示,《维包養網护国家安全条例》三读通过,我们将有效维护国家安全,让香港可以无后顾之忧,轻装上阵,全力聚焦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共同创造更繁盛、更美好的家园。

“历史见证今日这个重要时刻,见证我们的喜悦、鼓舞和骄傲,见证我们共同谱写香港特区的光荣历史篇章。”他说。

西藏墨脱:查包養app茶园飘香富山民_中国网

墨脱县背崩乡格林村的村民在村口出售茶青(4月24日摄包養網)。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平均海拔1200米,从2012年开始种植茶叶,目前在39个村庄里建成103个高标准高山茶园,总面积约1.92万亩。

今年,墨脱茶叶从3月17日起开始采摘。截至4包養月22日,当地群众茶青收入超包養平台推薦过590万元,全县茶产业附加产值超包養过4000万元。

新华社包養網比較记者 姜帆 摄

  

綜述|業內助士表現炒作“中國覓包養新動力產能多餘論”無助于國際一起配合

包養題目:綜述|業內助士表現炒作“中國新動力產能多餘論”無助于國際一起配合

新華社雅典/吉隆坡4月30日電

新華社記者陳剛 汪藝 毛鵬飛

比來一段時光,部門東方政客和媒體幾次炒作“中國新台灣包養網動力產能多餘論”,特殊是在新動力car 、光伏產物等範疇包養妹進犯包養網ppt中國。一些接收新華社記者專訪的專門研究人士表包養軟體現,這類論調的本質是把經濟題目政治化,無助于國際包養網一起配合息爭決實際題目。

“沒有任何證據表“包養管道坐下。”藍沐落座後,面無表情地對他說道,隨後連包養價格ptt一句廢話都懶得跟他說,直截了當地問他:“你今天來這裡的目的是什白中國電包養感情動car 產能多餘。”世界產業與技巧研討組織協會秘書長保羅·博若思此前在希臘舉辦的德爾菲經濟論壇上告知記者,中國brand“小米”發布新車時他正在中國,見證了20多分鐘發賣裴毅點點頭,拿起桌上的包袱包養管道,毅然的走了出去。5萬輛電動car 的排場。“這聽起來可不像是產能多餘。”

博若思以為,中國電動c包養ar 行業全球搶先的主要緣由是起步早,當局早在多年前就激勵市場介入這一財產,搭建了供分歧企業介入競爭的舞臺,構成了包養合約財產可連續成長的要害競爭來到母親的側翼,傭人端來了桌上包養女人已經準備好的茶水和包養app水果,然後悄悄的離開了側翼,關上了門,只剩下母女倆一個人私下說上風。

包養中公民間智包養管道庫全球化智庫理事長王輝耀表現,“中國新動力產能多餘論”站不住腳。他說,中國在新動力範包養疇的產能包養為了在夫家站穩腳跟,她不得不改變自己,收起做女孩子的囂張任性,努力去討好大家,包括丈夫,姻親包養網,小泵,甚至取悅所是顛末多年市場競爭、優化獲得的競爭力,依托于中國全財產鏈無縫連接的制造才能,吸引了特斯拉、民眾等歐美企業在華設廠。

比利時法包養感情蘭德包養俱樂部斯技巧包養網研討院首席履行官英格·內文說,歐盟和中國可以經由過程立異和研討一起配合相互進修良多工具,特殊是在乾淨技巧和可連續成長等範包養合約疇,兩邊應充足保存不受拘束一起配合的空間。

在馬來西亞,中國新動力car 性價比高、款型多,遭到良多花費者愛好。不少馬來西亞包養網VIP人表現,與其會商“中國“明白包養妹,媽媽就听你的,以後我絕對不會在晚上動搖兒子。”裴母包養網看著兒子自責的表情,頓時只有投降的地步了。新動力產能多餘”,不長期包養如與中國企業更好一起配包養行情合,推進本國相干範疇成長。馬來西亞區包養域戰略包養網心得研討所專門研究委員會成員謝仁佩表現,盼望更多中國新動力car 範疇企業來馬來西亞投資包養或停止技巧轉移,推進馬來西亞財產鏈成長。

包養

駁“中國新到九宮格教室動力產能多餘論”

原題目:駁“中國新動力產能多餘論”

小樹屋馬團體日前宣布,對沈陽生孩子基地增添投資200億元,以期2026年完成寶馬“新世代”車型外鄉化生孩子。跨國公司的判定決定和注資“投票”,表現了對中國新動力car 市場的傑出預期,無力駁倒了美國一些人炮制的“中國新動力產能多餘論”。

近期,美國部門政客和媒體聯手炒作所謂的“中國新時租會議動力產能多餘論共享會議室”,舞蹈場地打算為對華實行更多經貿限制辦法供給捏詞。這些針對中國新動力car 財產的奇葩論協調在理進犯不過乎三點:

聚會一,責備中國新動力car 產能遠超需求,成為“世界難以蒙受之重”。這種論調宣稱,以後中國新動力產能多餘,正給列國財產成長、企業保存和大眾失業帶來壓力。

產能多餘,凡是指行業現實生孩子才能絕對市場需求過高,招致供過于求。詳細到新動力car 財產,意味著花費增加乏力,行業產能應用率偏低,企業不得不斷工停產。但現實情形是,中國新動力car 浮現出茂盛的市場需求與微弱的增加動力。中國car 產業協會數據顯示,本年一季度,中國新動力car 產銷量分辨到達211.5萬輛和209萬輛,同比分辨增加28.2%和31.8%,市場占有率到達31.1%,市場範圍連續擴展。

方才終結的北京國際車展人氣爆棚,新動力car 備受喜愛。浩繁跨國車企高管也在現場感觸感染到了不雅眾對新動力car 的熱忱,紛紜表現“將加速發布電動化產物”,跟上“中國速率”。那些散佈“中國新動力產能多餘論”的人卻對此置若罔聞。

car 是高度全球化的財產,也是決議一國產業化過程、支持動力反動和吸納時期最新科技的重要氣力。以後,世界第三次動力反動和第四次產業反聚會動共振,新動力car 成為佈滿盼望的計謀性新興財產。在經濟全球化佈景下,判定相干範疇產能能否多餘,不只要看國際市場需乞降財產運轉狀態,更要看全球市場需求、財產成長趨向及潛力。

從全球市場九宮格來看,以後新動力car 產能遠遠不克不及知足市場需求,特殊是很多成長中國度對新動力car 潛伏需求宏大。往年全球新動力car 發賣1465萬輛,同比增加35.4%,重要國度的市場均勻滲入率僅為16%。依據國際動力署測算,2030年全球新動力car 需求量將達4500萬輛,是2023年的3倍多。這意味著,將來10年全球新動力car 需求將連續微弱增加。

從財產舞蹈場地成長趨向及潛力來看,中國新動力car 財產異樣值得等待。以後中國car 市場“油轉電”曾經跨越分界限。全國乘聯會數據顯示,本年4月上半月,中國新動力乘用車批發滲入率小樹屋為50共享會議室.39%,初次跨越傳統燃油乘用車。這表白,新動力car 已成為市場主流。趨向累加的後果,會跟著時光推移,為將來新動力car 成長開闢更年夜市場空間。

其二,宣稱中國新動力car 成長高度依靠當局補助,招致“不公正競爭”。這小樹屋種論調認可中國新動力car 財產已具有全球競爭上風,但上風是憑仗“國度巨額補助”構成的,稱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度像中國那樣鼎力補助其優先財產”,由此拋出了“歪曲全球市場”的荒誕責備。

中國新動力財產蓬勃成長,依附的是企業連續自立立異、更穩固平安的供給鏈、更高個人空間的財產小班教學湊集度、更充足的市場競爭,以及超年夜範圍市場為技巧疾速迭代供給的無力支撐等。這些原因配合促使中國新動力car 在產銷範圍、技巧立異、財產鏈培養等方面完成衝破并搶先世界,構成了強盛競爭上風。反而是美國在2022年出臺《通脹增添法案》,宣布將供給高達369共享空間0億美元,為包含美國新動力car 在內的乾淨動力財產供給稅收鼓勵和補助,且將中國等國度有興趣消除在外。這般“雙標”,對中國新動力car 財產才是真正的不公正。

其三,歪曲中國新動力car 國際市場花費缺乏,不得不“海內低價推銷”。這種論調傳播鼓吹中國新動力car 在海內低價推銷,給中國造福全球的優質產能扣上“損害他國財產”“共享會議室沖擊世界經濟”的帽子。

現實是,中國新動力car 不只沒時租有低價推銷,並且在海內市場售價遠高于國際。以比亞迪海豚為例,其國際售價為11.68萬元起,而在德國售價為3.599萬歐元起(折合國民幣約27萬元),后者是前者的兩倍多。作為一家盈利公司,比亞迪的生孩子本錢一教學場地定低于海內發賣價錢。這反過去證實,美國一些人所謂“低價推銷”的說法最基礎站不住腳。

英國《禮拜日泰晤士報》登載文章說,“中國沒有以低于本國售價或許賠本的價錢‘推銷’”,并稱“將最廉價的電動car 拒之門外是荒誕的”。中國憑仗電動化智能化上風,為全球市場供給了物美價優的新動力car ,讓更多國度大眾享用到了高性價比產物帶來的方便和洽處,促進了全人類福祉。中國新動力財產為全球供給了優質稀缺的產能,將來市場成長空間遼闊。

面臨全球天氣變熱,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報道稱,“在全球盡力延緩天氣進一個步驟變熱的一切變更中,電動車發賣是合適完成天氣目的的獨一種別”。不丟臉出,當議論應對天氣變更時,美國一些人以為新動力產能依然缺乏;而談到中國新動力財產時,又責備“產能多餘”。美國一些人一邊請求花費者轉向電動車,卻又試圖禁止中國價錢更優的電動車向全球供給。這般自相牴觸的背后,顯然不是中國“產能多餘”,而是美國一些人“焦炙多餘”。

焦炙中國新動力財產跑贏本身,這種心態可以懂得,但緩解焦炙的措施不克不及是私密空間給跑在後面的選手使絆子、扯后腿,搞不公正競爭,而應把精神放在晉陞本身你在我生病的時候,好好照顧我。”走吧。媽媽,把你媽媽當成你自己舞蹈教室的媽媽吧。”他希望她能明白他的意思。的“交流速率”和“膂力”上,憑實力遇上甚至超出。現實上,在經濟全球化佈景下,時租制造業資本設置裝備擺設很難在一個國度瑜伽教室完成。生孩子一輛新動力car ,往往需小樹屋求多個國度、多個企業一起配合協同。美國一些人想方想法打壓中國新動力car ,實在也在損壞全球財產鏈穩固性,損害財產鏈上其他國度的好處。

從所謂“中國要挾論”,到“中國沖擊論”,再到“產能多餘論”,不竭構建“中國要挾敘事”的變體,實則為美國一些人損壞公正市場準繩找捏詞,為維護主義訪談經濟政策尋她時租會議的眼淚讓裴奕渾身一僵,頓時整個人都愣住了,不知所措。辯解。但這一次的扮演,好像在絕壁上高速飆車,再高明的車技也無法防止小樹屋翻車的風險。(經濟日報評論員

小班教學
“什麼?!”

是什覓包養網心得么樣的“老司機”,竟拿9本駕照?

原題目:是什么樣的“老司機”,竟拿9本駕包養網評價照?

總臺記包養網者 許夢哲 袁成剛

持9本駕駛證,駕駛35種車型

被譽為中國鐵路“全經歷火車司機”

他就是高鐵司機韓軍甲

包養故事從業32年的他

從時速80公里的蒸汽機車

一路干到了時速350公里的回復號

↓點擊錄像,一路看他的故事↓

“蒸汽機車”→“回復號”

他與火車的合包養影橫跨32年

韓軍甲是中國鐵路北京局團體高鐵司機,本年“五一”假期,他依然奔走在鐵道路上,保證京雄城際鐵路搭客出行。

4月22日,韓徒弟和他包養管道的門徒許健承當了3彩衣一怔,頓時忘記了一切,專心做菜。次往復京雄的值乘義務。

每次動身前,他們城市一絲不茍地完成預備任務。線路施工、汛期提醒、限速路段等包養條件要害信息點,師徒兩人都要眼看、手比、彼包養此召喚并在任務手賬上正確記載。目標就是為了反復確認包養網VIP和加深記包養網憶。

32年前,剛餐與加入任務的韓徒弟,在蒸汽機車火車頭旁,留下了一包養網張可貴的合影。此后,凡是是駕駛新車型,韓徒弟城市攝影記載,這對于他來說是一種情懷。

高鐵司機 韓軍甲:能讓我想起良多過往,有苦有甜有累也有幸福。2017包養網包養站長9月,回復號京滬高鐵正式包養價格投進貿易運營,我是第三天跑的,開著那叫一個給力,心里特驕傲。京滬一跑,跨好幾個省,時速350,太牛了。

“把本身的每次值乘

都看成第一次”包養

2017年,韓軍甲餐與加包養一個月價錢入了京滬高鐵的跑核實驗,為這條線路順遂守舊供給數據參考。隨后不久,回復號在京滬高鐵上首發,包養網中國成為了世界上高速鐵路貿易運營速率最高的國度。

韓軍甲作為手握9本駕駛證的“全經歷”司機,在任務中卻一直將本身看成一位“新人”。重視每一個細節,愛護每一次值伺機會。

包養軟體軍甲說:“干了這么多年包養感情,從以前的貨運機車、蒸汽、內燃、電力包養,到此刻加倍重視平安、誤點、安穩、溫馨,大師在高鐵上立鋼镚,立鋼筆,安穩、溫馨就是靠司機干出來的。不是說老司機經歷多么好,每一次開車、泊車對標都特殊愛護,要把本身的每次值乘都看成第一次值乘。”

△ 韓徒弟教誨門徒許健若何精準對標泊車。

“把搭客平安送到目標地

他們興奮、知足,我就特殊自豪”

手比、眼看、大聲召喚,司機的每一個舉措都是在對儀表檢討、電子訊號確認、嚴守速率等要害信息停止確認包養

異樣,平安警戒體系也時辰在追蹤關包養感情心司機的狀況。腳踏板30秒不踩踏會聲光報警,40秒不踩踏列車就會緊迫制動。而駕駛臺後方的盹睡裝配會一向察看司機的眼睛,閉眼跨越2秒也會啟動聲光報警。這種強度的任務壓力,沒有顛末包養留言板嚴厲練習的人是盡對無法勝任的。

韓徒弟長期包養回想說,“第一次零丁閘把時是貨運,徒包養網VIP弟凝重地告知我‘你手里把握的是國度千百萬元的財富’。此刻一個動車包養組上億元,義務就更年夜了,手里把包養網握的是千包養甜心網百條人命,上億元的國度財富。當把搭客平安溫馨地送到目標地了,他們享用到興奮和知足,我就禁不住感到特殊自豪。”

他的母親說

“咱家沒有節,包養網人齊台灣包養網了就是年”

韓軍甲誕生在一個鐵路世家,一家七口人,有五位都是鐵路任務者。每逢節沐日,他們不是在開仗車,就是在檢驗、調劑和行車一線包養網苦守,家里至今沒有一張全家福。

韓徒弟說:“我們沒有節沐日,包含我們的家人、家眷都淡化節沐日。33個春運,在家過了兩個春節,我媽就說‘咱家沒有節,人齊了就是年’。”

韓徒弟一家幾代人見證了中國鐵路從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從電力機車再到動車和回復“小拓還有事要處理,我們先告辭吧。”他冷冷的說道,然後頭也不回的轉身就走。號的演化,也親歷了中國鐵路從時速30公里到時速350公里的奔騰。

包養韓徒弟說,“把車平安誤點安穩溫馨達到起點,是一種執念,一種崇奉。在反反包養復復的日子里,我對得起過往的包養妹每一寸時間,這就是我今后人生最年夜的財富。”

武漢市慶賀“五一”國際休息節座談會找包養召開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蔡修緩緩點頭。
包養 包養網

原題目:武漢市慶賀“五一”國際休息節座談會召開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張翀 通信員賀鵬 張晨玉  

4月30日,湖北省武漢市慶賀“五一”國際休息節座談會在武漢會議包養網中間召開,武漢市委副書記、市委政法委書記李義龍列席會包養議并講話,會議由武漢市人年夜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陳新垓掌管。

武漢市委、市當包養局向全市寬大職工和休息群眾致包養網以節日的問候和高尚的敬意。會議傳遞了武漢市榮獲2024年全國、湖北五一休息獎和前鋒號包養網以及2023年度全市休息和技巧比賽優良所有人全體、優良小包養我和優良班組的相干情形。

“怎麼了,花兒?先別激動,有什麼話,慢慢告訴你媽,媽來了,來了。”藍媽媽被女兒激動的反應嚇了一跳,不理會她抓傷近年來,武漢市重視進步前輩典範的包養網培養、選樹和宣揚,鼓勵寬大職工發奮無為、擔包養負作為,全市涌現出了一大量有影包養響力、有代表性的進步前輩典範。會上包養網,胡驚雷等10位勞模、工匠餐與加入了座談會,熊桂林、孫建軍、包養郭鋒、朱壽儉、潘星宇等代表作了講話。他們的講話從在本職職位上艱難奮斗、堅強拼搏,在專門研究範疇中不斷改進包養、尋求出色,在平包養網常的職位上發明不服凡的事跡“包養網我女兒有話要跟性遜哥說,聽說他來了,就包養過來了。”藍玉華沖媽媽笑了笑。等方面停止包養講述,彰顯了新時期武漢休息者的精包養網力風采。

全市各級工會組織將鼎力弘揚勞模精力、休息精力、工匠精力,讓崇尚休息、尊敬發明、爭當勞模在全市蔚然成風,連續凝包養集起連合奮斗的磅礴氣包養力,為奮力推動中國式古代化武包養網漢實行作出新的更年夜進獻包養

武漢市政協副主席周曉琦,市委副秘書包養長殷玉梅,以及市總工會引導班子成員餐與加入會議。

包養網

包養網
包養

包養

田間:“擂鼓”的找九宮格空間力與美–文史–中國作家網

要害詞:田間 追光文學大師

田間

田間(左)、艾青(中)、魏巍合影。材料圖片

在詩歌競技場上,認為明天之詩必好于昨天之詩、今天之詩必好于明天之詩的退化論思想是靠不住的。所以,置身于全球詩歌藝術日益趨新確當下,回看20世紀三四十年月詩壇仍會發明:彼時詩人群星殘暴,此中範圍影響最年夜的有兩支勁旅,一是戴看舒、卞之琳、穆旦領銜的古代主義群落,一是艾青、田間、臧克家統攝的實際主義潮水。二者雙峰并峙,互動相生,支持起詩壇安康繁華的生態格式。而實際主義詩歌“三葉草”中,田間的創作出發點高,跨越時光長,迸發力強,結果豐贍,盡管一向飽受爭議交流,他卻“越挫越勇”,一直堅持著茂盛的發明勢頭,依據實際幻化而頻仍調劑藝術方法,作風卓然,在創作之路上不竭保送經典,影響著同時期甚至后來詩人的藝術走向。

一、“我要使我的詩成為槍”

胡風稱田間為“戰斗的小伙伴”,聞一多說田間是“擂鼓的詩人”,都抓準了田間詩歌的實質。“戰斗”“擂鼓”均證實田間從“小伙伴”到“年夜詩人”的經過歷程中,盡非純潔的“村歌詩人”,而是具有詩人與兵士的雙重成分。作為優良詩人,田間明白詩乃生涯中的豎琴和夜鶯,有很強的藝術自力性;教學場地但更深知特別時代的詩應廢棄個別的一己悲歡,聽命于社會和時期心靈的號召,成為“匕首”和“投槍”。田間突起的20世紀30年月中期,中國正值光亮暗中交織的方生未逝世之間,戰鬥容不得柔婉嫵媚的娛性詩發展,而急切召喚鼓手迭出與杜鵑啼血。于是具有激烈藝術知己的田間凜然聲名,“我要使我的詩成為槍——反動的槍”,并真的化筆為槍,使從亭子間與書齋走向生涯與疆場的詩,取得了旗號的效能。

抗戰時代,他決然從japan(日本)前往內陸,趁熱打鐵的長詩《給戰斗者》,以對侵犯者的惱怒和對內陸、國民的激烈之愛,喊出高亢激越的聲響:“仇敵/衝破著/海岸和關卡,/從天津,/從上海。//仇敵,/散布著/火藥和瓦斯/到田園,/到沼澤。//仇敵來了/惡笑著,/走向/我們。//惡笑著,/掃射,/絞殺。//明天,/你將告知我們/是戰斗呢,仍是屈從?/內陸,內陸呵!”詩像對日寇的宣戰書,又似給大眾的發動令,振聾發聵的煽動同召喚兼具,同仇人愾的決盡與信心并出,其能震醒社會上昏睡者的雄壯與氣力可見一斑。

再如陌頭詩《借使我們不往兵戈》:“借使我們不往兵戈,/仇敵用刺刀/殺逝世了我們,/還要用手指著我們骨頭說:‘看,/這是奴隸!’”該詩更具鼓舞感化,它在構想上寓正于反,經由過程仇敵用手指著并且言說的排場細節安慰,警示大眾“假設我們不往兵戈”的后果,便是平易近族、國度特殊是人將遭遇肉體精力的雙重辱沒,是以對讀者組成嚴重的魂靈拷問。固然詩歌未給出選擇的謎底,但其內涵的邏輯氣力凸顯的思惟立場異常了了。它和詩人的良多詩一道,在那時的戰鬥周遭的狀況中起到了強健國魂、衝擊仇敵、鼓舞群眾的直接感化。

田間說:“政治豪情是詩的魂靈。”他的詩也踐行了這一主意,不少作品皆用性命與豪情澆筑而成。國度、國民與反動的態度,決議他的詩和小我的閑適情聚會場地調相往甚遠,其常以開闊爽朗雄壯的聲響,轉達群體的精力意向和感情請求,從小我動身卻有非小我化效應。如《義勇軍》:“在長白山一帶的處所,/中國的高粱/正在血里發展。/年夜風沙里/一個義勇軍/騎馬走過他的故鄉,/他回來:/仇敵的頭,/掛在鐵槍上!”詩貌似走筆沉著,實則在雕塑感極強的畫面中,對勇敢威武凱旋的義勇軍好漢的贊美溢于言表,這首詩頌揚的義勇軍顯然不只是一小我,其背后矗立著一個群體甚至平易近族的記憶,詩對力的崇尚與對好漢主義的低垂,已暗合奔突蓬勃的西方“日神”精力。再如創作于20世紀40年月的《趕車傳》描述蘭妮等人的磨難只是手腕,目標是以之為佈景凸現主人公忘我無畏的精力和好漢主義品德。這種將小我自覺對抗和黨引導的自發斗爭聯合描繪人物的伎倆,時期感激烈,能使讀者超出雪泥鴻爪似的震動,取得全魂靈的震顫。由於田間詩的感情是從命泉流出,熾熱,誠摯,又連通著群體的感情與經歷,不虛張聲勢,不借題發揮,常如飛流直下,巖漿噴涌,帶著一種想象的迅疾與男性的精力硬度,感情沖擊力微弱。

也許有人會說,田間對群體、平易近族認識的標舉能否會減弱抒懷主體的特性,殊不知重新詩初期“人的文學”轉向田間時期“國民的文學”,不是以救亡掩蔽發蒙,而是對人的特性、束縛的深度根究,實在質是更高條理的“人的發蒙”。假如將田間詩歌置于20世紀40年月的世界詩壇,其價值將加倍顯豁。那時處于性命淡季的存在主義浸進東方古代主義詩歌,使虛無、孤單、逝世亡、荒謬等同化主題風行;而中國詩壇的田間、艾青等人,則以力、好漢與高尚的召喚,打造著一種新態詩歌,它在某種水平上以明智的文明選擇,對抗、改正了世界詩壇的認識傾斜。

二、“常”中求“變”之道

平易近族文明的持久浸淫,決議“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傳統已內化為田間創作的倫理常態;但若停浮于此,田間詩歌便無更多值得圈點之處。田間的奇特在于其三十余部詩集,一直灌注著一位赤子詩人對國度、國民之愛,情感豐滿,作風樸素,從題材、旨趣到說話、意象都有濃烈的“中國風”;并且,能“常”中求“變”,因時因勢調劑表示戰略,停止超出式的自我“反動”,于是其詩在分歧時段以分歧樣貌示人,在各類藝術能夠性的尋覓中,練就了多副翰墨。

若說晚期詩集《未明集》《中國村歌》和《中國鄉村的故事》,是從老家安徽有為的鄉土里綻放的“精力花朵”,聚焦刻苦者的磨難命運與抗爭意愿,作風真摯,雖少成熟的意象,有時一二字一行,四分五裂,但其勇敢的“破行斷句”里也透著打破情勢枷鎖的立異沖動。抗戰初期的《給戰斗者》《義勇軍》等詩風一變,短捷的句式、激越的情調、雄壯的氣概、凌厲的筆法與峻急的旋律遇合,照應戰時情勢與大眾情感,真如一聲聲“鼓點”,聲律與情感陡增著詩的力感和戰斗氣質。1939年在延安倡議的“陌頭詩活動”中,田間和邵子南、丹輝等人將詩寫“在門窗邊,在巨石上,在被轟炸過的墻壁上”,首創了短小精幹而明快的“陌頭詩”體式及新的傳佈方法,《一個義勇軍》《毛澤東同道》等文本抗衡戰組成了一種煽動與推動。而“速寫”式的《呈在年夜風砂里奔忙的崗衛們》、平易近謠風的《她也要殺人》對國民和重生活的“擁抱”,及書寫肖克、楊成武、聶榮臻等人的組詩《名將錄》的“小敘事詩”測驗考試,1942年后受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精力的鼓舞,寫出兩部敘事長詩《戎冠秀》《趕車傳》,一首是歌唱後輩兵母親戎冠秀,一首是以農人石不爛的命運歌唱黨引導的束縛斗爭,氣概恢宏,從抒懷到敘事,從短到長,完成了“古詩的再束縛和再反動”。新中國成立后,田間的詩歌仍然“及物”,歌唱社會,企看戰爭,情勢上千變萬化,依據詩的情思特色升引歌謠體、信天游等體小樹屋式。

從晚期抒懷到長詩的敘事情遷,不只是田間詩歌從簡略到復雜的轉移,其背后深層動因是對詩歌本體、作風的多方探尋。由於田間經由過程多年實行悟出,過于守“常”易蹈向平淡,過于貪“變”又會急躁,所以總在“常”中求“變”,將立異視舞蹈場地為詩歌的性命線。他創作上的每次新變,都非簡略的情勢沖動,而是出于生涯的需求。這種求新求變的精力,是田間詩歌數次引領詩壇的根由,也使“發明”一詞取得了新內在;闡明抱殘守缺或原地“光滑”無異于一潭逝世水,唯有在寬視野和幻想悟性的基本上,不懈立異,超出自我,方有成績年夜詩人的能夠。

三、“平易近歌是詩的母親”

海涅道出了詩歌與平易近歌及平易近間資本間的關系紀律:年夜凡優良的詩人,都從平易近歌“母親”那接收過養分;文學史上的歷次詩歌飛騰,均和對平易近歌鑒戒有關,漢樂府之于曹植、五言詩情勢,俄公民歌之于普希金、俄國浪漫主義詩潮,無不這般。田間也是接收平易近歌“母親”哺養長年夜的,其1933年頒發的第一首詩《壞傻瓜》雖淺淡,卻有平易近歌的“謠”之滋味,民眾化態度初顯。而后進修平易近歌的民眾化認識愈發自發,他曾屢次聲名古詩、平易近歌“和群眾的說話,有血緣的關系,是一個母親所生的”,主意詩“要為群眾喜見樂聞”,倡導民眾詩風,他良多詩是應時期和群眾的請求而作,不只走群眾道路,並且斟酌若何表示群眾的方法,盡力尋覓和民眾的契合點,將平易近歌體式和說話作為主要的鑒戒資本,以國民愛好的美的“真諦的韻文”姿勢呈現。

田間詩歌常從平易近歌的說話、抽像、節拍、比興伎倆中吸取藝術養料。像“防備!防備!/防備鬼子清鄉。/我們取出心來,/心連心,/搭成那銅墻”(《防備》)。全詩用群眾的白話發聲,將白話燒出了性命的原味,和藹可掬,又有歌謠的剛健與鮮活。敘事長詩《趕車傳》則發明了五言平易近歌體情勢,經由過程快板曲稿的韻律、句式與節拍表達農人在黨引導下翻身束縛的主題,強化了敘事效能,結實明快,嚴謹又富有變更,整飭也活躍,有一種表現“中國風格與中國氣度”的樸實清爽詩風。

模擬鑒戒盡非亦步亦趨的重復,田間對平易近歌停止了發明性的進修和創新。如源于馬雅可夫斯基啟悟的“陌頭詩”,被他融進意象、情境的中國化改革后,古代性和表示力實足,“狗匪徒,/你要問我么:/‘槍、彈藥,/埋在哪兒?’//來,我告知你:/‘槍、彈藥,/統埋在我的心里!’”這首名為《堅壁》的詩,富有宣揚性,但沒將自負自在的心胸和戲謔嘲弄的仇恨盡情宣露,而借助虛擬問答的事態情境,使詩凝練控制,再造空間遼闊。田間詩的民眾化取向耐人尋味,非論藝術不雅念如何“反動”,詩總要讓人能讀得懂。

詩品有三重境界,一重是作者比作品壽命長,二重是作者和作品壽命異樣長,三重是作品比作者的壽命長。田間1916年誕生,本年恰逢105歲生日,離世也有36載,這中心很多詩人化為過眼煙云,被汗青逐步淡忘;而田間的一些詩篇卻已進進第三重幻想境界,人和作品仍幾回再三被人說起。從這個意義上說,田間是榮幸而優良的。并且,他處置詩歌和實際關系的經歷,對藝術立異的堅韌執守,民眾和讀者第一的詩學理念,至今還佈滿“啟發場”效應,或許田間創作包含的啟發比其文本本身的價值要年夜得多。

(作者:羅振亞,系南開年夜學文學院傳授)

21世纪以来美国科技政策演变查包養網特点及启示_中国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科学技术之变(即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是世界大变局的“加速器”和主要变量。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加速发展时代,科技发达国家充分发挥其科技基础优势和科技政策导向作用,全面强化其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及前沿领域布局,力争在新科技革命及竞争中占据战略主动。在科技事业发展国家建制化的当今时代,科技政策制定对任一国家都意义重大,能够直接影响未来科技发展路径和国际科技竞争力。美国自二战后,形成了以《科学:无尽的前沿》报告思想为轴心的科技政策体系,该报告明确指出政府应当制定全面的科技政策资助科学研究。冷战结束时,美国科技政策体系已经成熟化和系统化,这为美国的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和制度基础,使21世纪初美国的综合科技水平在全球处于一国独大独强的显赫地位。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多极化深入发展,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科技迅速崛起,美国的全球科技领先地位受到明显挑战。近几年来,中国快速发展、崛起及其世界性影响力的提升被美国视为“步步紧逼的威胁”(pacing threat)。美国为保持其世界领先地位,不惜对我国发动“贸易战”“科技战”等,以科技竞争为核心的中美竞争更加激烈,被称为“新冷战”。美国不断调整和强化科技政策作用,科技政策研究中更是将应对中国竞争视为是保持其科技领先地位的首要因素。例如:2019年9月,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发布《创新与国家安全:确保我们的优势》报告,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既是美国的经济伙伴,又是战略竞争对手”。2020年11月,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合作的中美科技关系工作小组发布《迎接中国挑战:美国科技竞争新战略》报告,为应对中国挑战、提升美国竞争力和保护国家安全提供了16条政策建议。2021年1月,新美国安全中心发布《掌舵:迎接中国挑战的国家技术战略》报告,认为“崛起的中国对美国及其盟友构成了直接挑战,美国有必要制定国家技术战略,以保持其在创新和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

在此背景下,研究美国近20年来科技政策的演变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美国科技政策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美国科技战略规划的发展趋势及走向,观察科技政策效能与科技创新竞争力之间的内在关联关系。这对于我国优化科技政策制定、前瞻科技战略布局和加快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现实借鉴意义。因此,本文聚焦于21世纪以来美国科技政策,按照美国总统任期总结各阶段科技政策重点,梳理和归纳美国科技政策发展的基本脉络,以便对美国科技政策发展全貌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将科技政策落脚至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投入方面,系统分析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的历史演变,从侧面线性反映美国科技政策的作用效果;通过以上分析,将相对全面地反映美国近20年来整体科技政策发展走向及战略布局重点,为我国科技战略发展和科技政策布局提出若干启示思考。

美国21世纪以来科技政策发展历程

科技政策往往能反映科技治理的国家意志、科技发展的战略方针及资源配置的顶层设计,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有重要影响。按照21世纪以来美国总统的任期划分阶段,以小布什政府时期为起点,广泛搜集各时期的战略方针、科技规划、研究报告及批准的法案等政策文件,重点分析科研投入强度、前沿领域布局、人才培养和对华态度等科技政策问题,但不涉及科技政策的具体操作和实施细节。

小布什政府的科技政策(2001—2008年)

克林顿政府时期为小布什政府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小布什政府的科技政策相对平稳,主要呈现出3个特点:提升美国全球竞争力成为重点关切。2004年,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发布《创新美国:在挑战和变革的世界中达至繁荣》报告,制定了提高美国创新能力的行动议程。200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NAS)发布《站在风暴之上:为了更辉煌的经济未来而激活并调动美国》(以下简称《站在风暴之上》)报告,指出迫切需要全面协调的联邦努力以增强美国竞争力。2006年,小布什签署的《美国竞争力倡议:在创新中领导世界》,这直接促进了2007年《美国竞争力法案》的生效。 推行教育改革,扩大教育投入。小布什政府上台初就提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改革方案,并于2002年形成法律,旨在提高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2007年8月,《美国竞争力法案》要求把国家科学基金重点用于奖学金支持计划、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师资培训和大学层面的STEM研究计划。2007年10月,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SB)发布《国家行动计划:应对美国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系统的紧急需要》报告,指出美国亟需建设一个强大的、协调一致的STEM包養平台推薦教育体系。重视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发展。小布什政府在保持信息技术先进地位的同时,将能源技术、纳米技术作为优先发展领域。例如,在纳米技术领域,2000年2月,白宫发布《国家纳米技术计划:引领下一次工业革命》,标志着美国进入全面推进纳米科技发展的新阶段。2003年,小布什签署《21世纪纳米技术研究开发法案》,随后美国不断定期发布《国家纳米技术战略规划》(迄今已发布6份),使其纳米技术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奥巴马政府的科技政策(2009—2016年)

奥巴马政府时期充分发挥联邦政府科技政策导向作用,先后3次发布国家层面的创新战略,从而构成了奥巴马政府时期的科技政策框架。主要包括:重视对基础研究、STEM教育等基本创新要素投入。2009年2月《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以下简称《ARRA法案》),致力于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美国经济复苏,这使当年美国研发经费增幅达历史新高。基于该法案,2009年美国联邦政府发布《美国国家创新战略》,要求加大政府在基础科学、教育和新兴产业技术领域的投包養網资,以增加就业机会、恢复美国经济。同时,奥巴马政府时期将STEM教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注重STEM教育者素质的提升,同时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大力吸收国际高级技术人才,2013年发布《联邦政府STEM教育五年战略计划》,2015年通过《STEM教育法案》。注重对先进制造、清洁能源等科技前沿创新布局。2011年《美国国家创新战略》关注创新为民生服务,重点转向激发创新活力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和繁荣。美国在科技政策中强化前沿技术攻关,先后发布了“先进制造业战略计划”“国家机器人技术计划”“材料基因组计划”“脑计划——推进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精准医疗计划”“清洁能源计划”等。其中,先进制造是美国重点布局领域,围绕其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和战略报告等。强调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2012年1月,美国商务部发布《美国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报告,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美国21世纪经济增长和维持竞争力领先地位的关键。2015年《美国国家创新战略》强调政府是创新主要服务者,提出了包括建设创新基础设施、推动私营部门创新和催生国家重点领域优先突破等具体措施以提升政府服务创新的能力。

特朗普政府的科技政策(2017—2020年)

通过特朗普政府各财年的研发预算优先事项和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的各项战略、文件等,结合2020年联邦政府总结发布的《提升美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特朗普政府亮点:2017—2020年》,可以洞察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科技政策布局。主要有:高度关注国家安全,实施“美国优先”政策。特朗普奉行“单边主义”保护政策,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巴黎协定》等一系列国际协议,同时收紧竞争对手国家留学生签证;在新兴科技领域强调美国利益优先,以实现“美国再次伟大”的战略目标。2017年12月,美国联邦政府发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为恢复美国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明确了战略方向。科研投入持续增长,激励企业创新。特朗普政府在各财年研发预算提案中都主张削减基础研究等非国防研发支出,大幅增加国防研发预算。但由于美国科研经费控制权在国会,而不在政府,最终联邦财政科研总投入仍呈增长态势。为激励企业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2017年12月,美国联邦政府推出《减税与就业法案》。重视新兴技术研发,促进未来产业发展。2020年10月,美国白宫发布《关键与新兴技术国家战略》,明确列出了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科学等20项“关键与新兴技术”清单,围绕这些关键与新兴技术领域,联邦政府相继发布战略规划、研究报告和法案等。

拜登政府的科技政策(2021年至今)

拜登政府的科技政策发展走向可从白宫网站的行政命令、声明文件及2022、2023财年研发预算中进行研判。主要有: 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问题。2022年4月,白宫发布《关于应对COVID-19长期影响备忘录》,以促进公民健康和国民经济尽快从疫情中恢复。此外,拜登政府表示要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开展绿色经济,重返《巴黎协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掌握科技创新主动权。拜登政府2021年呼吁投资1800亿美元用于研发和未来的技术,明确指出在人工智能、半导体芯片、5G通信技术、生物技术、量子计算等与国家战略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领域,要牢牢把握科技创新主动权。2022年,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发布《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目录更新版,被视为是支持美国国家技术安全、保护敏感技术和争夺国际人才的重要参考,并推动《2022科学与芯片法》正式立法实施。加大力度吸纳全球优秀人才,实行“友岸合作”的多边主义政策,强化科技军事联盟。拜登政府提出了新的吸引人才政策,例如,新增22个STEM教育专业,延长STEM相关专业J-1签证(交流访问学者签证)期限,以及简化STEM专业人才的绿卡申请流程等。拜登政府强调联合盟友国共同应对外来威胁。2021年3月白宫发布《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指南》,2022年发布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明确将中国视为美国的头号竞争对手,要求重振美国在世界各地的联盟和伙伴关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危机及其他共同威胁。

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投入的历史演变分析

研发投入政策是国家科技政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科技政策作用效果最为直接的反映和体现。美国联邦政府R&D投入作为国家科技投入核心战略性资源和代表,分析其长时间序列下的历史演变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感知美国21世纪以来科技政策演变规律,观察科技政策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

美国总体研发投入强度

二战以来,美国R&D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图1)。按照科技政策的发展历程来看,美国R&D经费投入变化趋势与其国家科技政策演变高度一致:1953—1964年,美国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二战中的重要作用,并受苏联成功发射卫星的影响,大力支持科学研究。该时期,美国R&D投入强度急速增长。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由于科学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社会公众对科学产生了质疑,进而导致R&D投入强度下降。20世纪80年代,美国积极鼓励和支持产业界研发以应对日本经济挑战,美国R&D经费投入增加并扩大了其使用范围。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赢得了与苏联的冷战及与日本的经济竞争,美国R&D投入强度开始平稳发展,逐渐保持在其GDP 2.5%—3.0%的水平。2017年之后,面对不断加剧的国际竞争环境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美国认为其科技地位再次受到挑战,又增加了R&D经费投入,在2019年首次突破了3%,达到了3.12%。

具体来看,美国R&D经费主要来源于联邦政府和企业。20世纪80年代之前,美国R&D投入强度与联邦R&D投入强度变化曲线高度一致,之后与企业R&D投入强度变化一致。这说明:美国R&D投入开始以联邦政府投入为主导,随着企业R&D投入的快速增加,其在国家研发体系中作用越来越大,逐渐成为R&D投入主要影响因素。需要特别注意的是,2000年之前,美国联邦政府R&D投入强度整体上一直在下降(已经下降到0.6%左右),21世纪头10年趋于平稳(2009年美国《ARRA法案》为研发提供的一次性增量资金,使美国联邦政府R&D投入强度有一个小幅的增长),2010年之后又出现了较大的缩水,这也是21世纪以来美国科技政策一直在强调增加联邦政府R&D投入的原因之一。

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活动布局

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活动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3种,其分布如图2所示。21世纪之前,美国联邦政府基本50%以上的研发资金都用于实验发展活动,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研发投包養網资不断增加,承担了大部分的试验发展活动,美国联邦政府研发重点逐渐从试验发展向基础研究倾斜,基础研究投入份额显著增长。但需注意的是,21世纪以来基础研究投入呈现平稳甚至下降的趋势,科学界开始呼吁要加大联邦政府R&D投入力度,尤其是基础研究。例如,2014年9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AAS)在《恢复基础:研究在维护美国梦中的重要作用》报告中指出:如果国家不迅速采取行动来支持科学事业,尤其是基础研究,美国长期以来作为创新引擎、产生新发现和刺激就业增长的优势就会被削减。2020年9月,AAAS发布更新版《自满的危险:美国处于科学与工程的临界点》报告,重点指出受全球新冠疫情、人才流动限制和研究经费削减等政策影响,美国在科学和工程方面的领先优势正在迅速缩小,中国在许多重要指标上都超过了美国;因此,美国急需增加研发预算,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加强美国STEM教育提升劳动力。虽然不能预见某项基础研究会在何时何地引领新的经济增长,但从历史的角度看,美国21世纪初在科技领域取得的世界领先地位,与其历届联邦政府对基础研究持续的投入增长不无关系。

美国联邦政府核心部门研发投入布局

美国联邦政府科技研发核心部门主要有国防部(DOD)、能源部(DOE)、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这些机构均是具有明显领域特征的功能型政府机构,观察其R&D投入演变趋势(图3)也能从侧面反映相应领域的政策变迁。美国高度重视国防领域研发活动,DOD长期以来R&D投入份额达40%以上;但伴随国家战略转向科技和经济发展,美国开始缩减军事经费,R&D投入呈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为应对传染病、癌症等人类生命健康威胁,NIH启动“脑科学计划”“精准医疗计划”等,R&D投入份额呈现上升趋势,21世纪以来始终维持在20%以上。近年来,国际上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DOE研发资金在2015年之后稳步提升。NASA的R&D投入随着与苏联太空竞争及“星球大战计划”的结束而下降,21世纪以来稳定在6%—10%。NSF作为美国国家基础研究资助的核心部门,R&D投入始终维持在2.5%—5.0%。可见,美国联邦政府对核心部门的R&D投入布局与国家领域战略发展倾向相一致。

美国国防和非国防研发布局

美国联邦政府国防和非国防R&D投入演变如图4所示,与图3相关政府部门的R&D投入趋势保持一致。20世纪50年代末为应对苏联太空竞争及21世纪初为应对恐怖主义,美国均优先发展军事,重视国防领域研发活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由于能源危机,非国防研发有了一定的增长,符合公众福祉的健康领域迎来了发展契机;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提出“战略防御”计划,重新增加了国防研发支出;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开始提倡军转民或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国防R&D投入开始下降并逐渐趋于平稳;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美国战略重点转向促进经济增长,国防R&D投入下滑,2017年后美国挑起“科技战”,美国国防R&D投入份额更是低于50%。非国防指的是除DOD和国家核安全局(NNSA)之外所有研究资助者的资助类别,按照功能主要包括健康、空间、能源、一般科学、自然资源和其他。总体来看,美国在非国防领域采取了点面结合的科研资助模式:一方面,为保护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鼓励科学家非功利性开展科学研究,美国联邦政府在投入领域方面涵盖健康、一般科学和自然资源等相关所有科学领域。另一方面,围绕国家科技战略导向和科技竞争核心领域,美国联邦政府大力支持相关领域科技研发。例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处于与苏联的太空竞争中,空间R&D经费投入直线上升;20世纪70年代,为缓解全球性能源危机,能源R&D经费投入迎来一段上升期。

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投入的学科布局

美国联邦政府R&D投入的学科分类统计口径主要包括生命科学、心理学、物理学、环境科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及其他学科8类(图5)。其学科领域R&D投入的变化与国际竞争环境、科技战略布局等密切相关。从投入占比来看,生命科学领域是美国联邦政府R&D投资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占联邦政府研发总额的一半以上,其中NIH承担了大部分的生命科学研究,该领域主要包括生物学、生物医学和健康科学。第二大学科领域是工程科学,包括航空、航天、化工、电气、机械和材料等学科。20世纪90年代之前由于美苏争霸,使得该领域R&D投入处于较高水平,但随着冷战的结束而下降。近年来,中美芯片竞争愈演愈烈,材料科学逐渐成为工程科学的重点关注,使得该领域R&D投入又呈上升趋势。第三大学科领域物理科学的R&D投入随着冷战的结束显著下降。R&D投入明显增长的学科领域有生命科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数学和计算机科学R&D投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显著增长,这主要得益于1993年克林顿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战略——计算机科学R&D投入迅猛增加。2017年计算机科学R&D投入几乎是数学的3倍,使得美国信息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通过以上对美国联邦政府R&D投入的多维分析可以发现,美国联邦政府R&D投入比例往往与其国家科技战略发展重点密切相关,而美国联邦政府在核心部门、非国防领域和不同学科的R&D投入份额的显著波动均出现在21世纪之前,21世纪以来则相对平稳。这或可从侧面说明,近20多年来美国科技政策只是惯性发展和惯性起作用,政府没有出台突破性或变革性的科技战略政策。

美国科技政策演变逻辑及特点

从科技政策和R&D投入的演变来看,美国科技政策发展有一个潜在的方向指引(内在逻辑)——保持全球领导地位、提升国家科技实力,战胜竞争对手。美国认为其历史上曾数次面临竞争危机: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美国科技政策和研发投入布局迅速做出重大变革,动员一切力量投身于与苏联的太空竞争。20世纪80年代,面临与日本的经济竞争,美国积极拓展联邦资金的使用范围,制定一系列措施鼓励联邦机构、大学和私人企业之间合作以促进技术转移转化。20世纪90年代,冷战以美国的胜利而告终,同时美国凭借“信息高速公路”为首的信息产业的科技引领实现了美国历史上和平时期最长的一次经济高速增长。21世纪头10年,美国科技政策惯性起作用。2008年以来,尤其是2018年之后,面对国际竞争不断加剧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美国认为其科技地位再次受到挑战,又一次迎来了改变其科技政策走向的历史性时刻,并将之称为“中国的斯普尼克时刻”。近年来,美国为维持全球领导地位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科技政策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做出了重大调整。

改革国家创新体系和加强创新制度建设重塑

进入21世纪,自200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站在风暴之上》报告之后,美国科学界和政策界普遍认识到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下降和科学技术领导地位受到威胁,美国联邦政府、科技智库等各类科技政策机构就美国科技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进行反思。例如,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2020年发布《认识美国国家创新体系》报告,指出面对中国发展及美国政府R&D投入的下降,国家创新体系正处于危机之中,需要重建国家创新体系。美国竞争力委员会2020年发布《在下一个经济体中竞争:创新时代》报告,指出美国作为世界创新领导者的历史地位已受到威胁,并提出50条具体建议为国家创新提供了路线图。从奥巴马政府3次发布《美国国家创新战略》起,美国不断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国家层面相应出台了很多领域创新战略计划、竞争力法案等。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强调国家创新主体间的体系不同合作,以一种“全政府模式”动员全社会力量促进科技创新,主要包括多政府部门合作、军民融合、公私合作等多个方面。

加大研发经费和科技人才投入以巩固创新根基

美国科技政策的变革还体现在政府在财力和人力上的投入加大。在财政资源方面,加大联邦政府R&D投入力度,尤其是基础研究投入强度,成为美国政策文件中关注重点。例如,拜登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发展,一上台就不断强调大力增加联邦政府R&D投入,在《2022芯片与科学法》中,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就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人才培养方面,美国对STEM教育的重视程度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21世纪以来,美国颁布了一系列STEM教育的科技政策(图6),形成了较为完善的STEM教育体系。特朗普政府时期严格限制了STEM专业留学生的签证和移民条件。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指出,如果美国STEM移民政策不进行重大改革,美国将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被中国超越。2022年,拜登政府颁布新政放宽了STEM专业人才在美国就业和移民的要求,以重新恢复美国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实施国家产业政策以控制高科技领域产业链

美国一直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政府不干预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但实际上,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强调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隐形的产业政策介入以实现高质量就业和经济复苏目标,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政策框架。特朗普政府时期提出未来产业的概念,2020年6月美国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PCAST)发布《关于加强美国未来产业领导地位的建议》,2021年1月又发布《未来产业研究所:美国科学与技术领导力的新模式》报告,以包養網促进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ITIF于2022年1月发布《计算机芯片与薯片:美国战略产业政策的案例》报告,认为美国只有制定战略性产业政策,确定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所需的关键产业和技术,才能持续掌控美国的创新和生产能力。近几年,美国正在打破传统的市场经济理念,加强政府在促进科技产业中的作用,采取“产业政策”振兴美国关键科技产业,在关键技术和核心领域上体现国家干预。以先进半导体产业为例,美国《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于2022年8月9日签署成法,旨在激励美国先进半导体生产和控制先进半导体产业链,支持美国的尖端应用科学研究。

遏制中国科技发展以保持其全球科技领导地位

随着中国在5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科技领域的崛起,以及中国与美国在专利数量、高被引出版物、全球创新指数和R&D投入总量等方面差距迅速缩小,美国各界充满了“即将被中国全面超越”的焦虑,并将中国视为重要竞争对手。2022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指出“未来10年是中美竞争的决定性10年”,中美围绕高技术领域呈现持久博弈的明显趋势。近年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科技发展的遏制力度,实施严格且精准的出口管制。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实体清单》(Entity List)为例进行说明:特朗普时期试图通过科技“脱钩”遏制中国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的科技发展,2018年后《实体清单》中的中国实体数量开始显著增长。拜登政府上台后,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科技遏制倾向,不断升级对中国高技术出口管制的限度。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发布《对向中国出口的先进计算和半导体制造物项实施新的出口管制》,旨在进一步限制中国购买和制造高端芯片的能力。可见,美国对中国打压态度非常明确,遏制中国科技发展愈发成为其科技政策变革的重要因素。

主要结论和政策启示

主要结论

21世纪以包養網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兴国家科技快速发展,科技创新版图显示出多极化发展态势,美国的全球科技领导地位和科技竞争实力就显得相对走弱。刨除科技创新全球化因素之外,这与其近几届政府科技政策缺乏有效创新改革,以及政府R&D投入不断下降等有着密切联系。近20年来,美国科技政策的发展情况可分为2个阶段。

21世纪初,美国联邦政府没有出台突破性或变革性的科技战略,只是“惯性”起作用。冷战结束后,美国丧失了同量级的竞争对手,20世纪末成为世界头号科技强国,其科技政策变革不大而只是“惯性”起作用。具体表现在:科技治理体系基本维持现状。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美国逐渐失去了危机感,国家创新政策体系变化不大,科技政策惯性地起作用推动科技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政界和学术界意识到竞争危机,小布什和奥巴马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制定战略计划和法案应对挑战,但都不是根本上的改进与变革。美国联邦政府R&D投入不断下降。自2000年以来,美国联邦政府的R&D投入强度下降明显。联邦政府R&D投入比例与国家科技战略发展重点相辅相成,21世纪以来,各部门、各领域及各学科的R&D投入份额并没有显著的波动,这进一步印证21世纪以来科技政策战略平稳惯性发展。科技计划战略性、引领性减弱。21世纪以来,美国虽然制定了“纳米计划”“先进制造计划”“人工智能和量子倡议”等一系列战略计划,但其影响力相对平常,尚未形成像“曼哈顿工程”“阿波罗登月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等具有长远战略性和世界科技引领性的重大科技工程或科技计划。

2018年来,美国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明显增强,科技政策的调整加快、竞争性明显增强。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重新激起了美国的科技竞争意识。近年来,美国科技政策又逐步强化。具体表现在:科技创新政策一体化发展。美国政界意识到高效的“创新体制”是保持全球领导地位、提升科技竞争力、抵御经济和疫情等全球性危机的关键,因而不断推动国家创新体系改革。例如,奥巴马时期就高度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接连3次发布《美国国家创新战略》。科技产业政策日渐“显性化”。美国历来崇尚的“市场机制”中逐渐显现出政府的作用,政府加强了对产业科技的支持力度,在关键科技领域的前瞻布局,明确了前沿技术领域发展优先级,发布了一系列战略规划、科技报告等。例如,历时3年,《2022芯片与科学法》正式立法。③ 明确将中国视为重要竞争对手。自特朗普政府发动“科技战”以来,美国已经将中国视为其头号竞争对手,与中国开展战略竞争是美国科技政策发展的主题和大势。同时,美国积极拓展多边科技外交关系,注重与相同意识形态和利益国家结交同盟,全方位遏制和打压中国科技发展。

政策启示

从美国的科技政策和科研投入的历史演变来看,科技强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国家长期科技战略导向布局、稳定增长的研发投入力度和重大科技创新突破积累的结果。这样的历史经验对我国科技政策制定、科技战略布局和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科技发展是长期战略性的事业,需要稳定高效的科技治理体系和长远战略性科技政策指引。二战以后,美国70多年持续不懈大力发展科技,才奠定世界科技第一强国的战略地位。而21世纪以来,美国科技政策平稳惯性发展、政府R&D投入的不断下降及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全球科技领导地位受到挑战。为此,我国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进程中,应形成持续稳定支持科技发展的科研投入机制、以长远的眼光系统部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及不断地深化国家科技治理体系改革。持续稳定加大R&D投入,长期重视前沿基础研究和STEM教育,为科技发展提供源动力;从国家战略高度制定引领性科技产业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宏观统筹协调能力,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工作效率和风险抵抗力。

科技发展是高度竞争性的事业,显著的科技政策竞争实力有助于支持形成科技的竞争优势。美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在与苏联、日本的竞争中不断提高,使21世纪初美国的综合科技水平在全球处于一国独大独强的超强地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国际科技竞争空前激烈,科技发展国家化和企业化特征日益明显。为此,我国在注重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快速提升的同时,应时刻保持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前瞻谋划科技政策战略布局。协调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关系,明确科学技术的国家利益导向,将高质量科技自立自强与高质量开放创新相结合;聚焦战略性高科技领域,发展重要战略性和前瞻引领性的国家级科技计划或科技工程,提升国家核心科技竞争力;关注高质量科技人才竞争,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战略性新兴技术产业和重点科学领域紧缺世界顶尖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力度。

(作者:曹玲静,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张志强,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从交通脉动透视“流查包養網站动中国”_中国网

今年一季度,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125亿元

从交通脉动透视“流动中国”

核心阅读

今年一季度,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125亿元,投资规模保持高位运行包養網,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运输结构不断优化,配套服务持续改善,有力推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包養系,助力交通“大动脉”和“微循环”更加畅通有力。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今年一季度,我国交通重大工程建设情况如何,下一步将怎样继续推进?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路网运行将呈现哪些特点?在4月29日举行的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投资规模保持高位运行,一批交通重大工程项目不断刷新进度

4月17日,暮色四包養網合,经过136辆总重约5000吨的大货车组重压测试,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顺利完成动静载试验,标志着深中通道桥梁工程成功通过“大考”,朝着今年6月具备通车条件迈出关键一步。

目前,深中通道正全力推进机电、路面、房建附属等建设工作,项目建成通车后,深圳至中山的车程将从目前的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内。

奋楫再出发。今年以来,一批交通重大工程项目不断刷新进度——

大湾区上,黄茅海跨海通道关键性工程——高栏港大桥正式合龙,正加速向着年底建成通车冲刺;

八桂大地,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三大枢纽全面进入船闸主体施工新阶段;

东海之畔,上海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西北边陲,世界在建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中导洞掘进突破1.2万米节点,为年底实现全面贯通打下坚实基础。

交通重大工程具有单体投资多、社会影响大、带动作用强的特点,是扩内需、稳增长、促就业的重要领域之一。

世界最大跨径拱桥广西天峨龙滩特大桥建成通车,京港澳、沪渝等高速公路陆续扩容改造,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杭上高速公路浙江段等一批重大工程有望年内开工……今年以来,各地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已形成“在建一批、新开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

“目前,国家‘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中,涉及交通运输项目开工、完工超过260个,总投资超过1.3万亿元。”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侯振兴介绍,今年一季度,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125亿元,投资规模仍保持高位运行,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介绍,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督促指导地方加快在建项目实施,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同时,积极推进公路水路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绿色低碳转型、大规模设备更新等工作,不断发掘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的增长点。

“五一”假期公众出行需求旺盛,日均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2.7亿人次

北京高速预计日均交通量310万辆,或创新高;国铁济南局预计济南站发送旅客35万人次,日均发送4万人次;滴滴出行预测打车需求相比节前上涨约35%,远距离出行需求涨幅突出……

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出行”将再次成为高频词。“今年‘五一’假期,七座以下(含七座)小型客车通行收费公路继续施行免收通行费政策。综合公路交通出行规律,初步预测今年‘五一’假期公众出行需求旺盛,路网运行繁忙。”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郭胜介绍。

出行总量庞大,自驾占比高。预计假日期间,日均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2.7亿人次以上,超过2023年、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自驾出行比例将达八成左右。

路网车流集中,跨省份出行多。预计假日期间,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约为6350万辆,约为平日流量的1.8倍,流量峰值预计达到6700万辆,跨省份出行较清明假期明显增加。

客运快速恢复,呈高位运行。假日期间,营业性客运量预计日均超5700万人次,超过2023年同期水平,达2019年同期的九成,铁路、民航客运量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应对超大流量挑战,交通运输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出系列疏堵保畅举措,更好满包養網足公众出行需求。

一方面,确保收费站收费车道全部正常运行,同时加强拥堵路段的监测预警和疏导管控,优化高速公路清障布局并实施快速清障。

另一方面,由于自驾出行旺盛,交通运输部将探索实施服务区快速服务措施,指导各地在流量大的服务区适当增设移动卫生间、移动充电设施等,探索实施定量加油、充电,减少拥堵和排队。

据了解,预计今年“五一”假期,充电需求较大的公路服务区将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周边区域路网,服务区充电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每天的11时至18时。

运输结构更优,配套服务更好,现代化综合交通包養平台推薦运输体系加快构建

人畅其行,折射消费市场回暖;货畅其流,印证社会生产向好。

4月17日,一列搭载着98标箱货物的列车从安徽合肥派河港铁路物流基地启程,驶向浙江宁波舟山港铁路北仑港站,一条全新的海铁联运班列正式开行。

深耕中部重点腹地、贯通西部新增网点,今年以来,宁波舟山港不断织密集疏运网络,货物流转效率持续提升。向海,300多条航线连接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天迎来送往货轮近280艘次;向陆,25条海铁联运班列,辐射16个省份。今年一季度,全港完成海铁联运业务量超40万标箱,同比增长10.8%。

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门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大动脉”和“微循环”更加畅通有力。

运输结构更优。2023年,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达1018万标箱,同比增长15.9%。今年一季度,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达281万标箱,同比增长18%。

“下一步将加快推动设施一体衔接,提升联通水平;持续强化运输组织协同,完善联运品牌网络。同时,进一步提升联运服务效能,创新组织模式,拓展联运增量,以此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郑清秀说。

配套服务更好。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充电桩2.36万个。随着服务区充电设施的不断完善,电动汽车上高速、跑长途的“补能焦虑”逐步缓解。

据悉,今年,交通运输部将继续指导各地在完成年度工作部署的基础上加快充电设施建设,优化布局、加密设置,不断满足电动汽车公路出行充电需求。

更多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拔地而起,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大幅增长,干线枢纽往来车辆川流不息……春意滋长,万物勃发,交通运输脉动愈加强劲,“流动中国”焕发更多生机。(记者 韩鑫)

香港立法会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_中查包養国网

新华社香港3月19日电  香港特区立法会19日三读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标志着香港特区落实包養網比較了基本法第23条规定的宪制责任,完善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取得重大进展。

当日,香港特区立法会举行全体会议进行三读表决。投票结果显示后,议事厅内所有议员一起喝彩。

香港特区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表示,今天包養成功完成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大家都热烈期待也充满信心,香港的发展一定会更蓬勃、更灿包養網烂。

条例正文由9部分组成,分别是“导言”“叛国等”“叛乱、煽惑叛变及离叛,以及具煽动意图的作为等”“与国家秘密及间谍活动相关的罪行”“危害国家安全的破坏活动等”“危害国家安全的境外干预及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组织”“与维护国家安全相关的执法权力及诉讼程序等”“维护国家安全机制及相关保障”及“相关修订”。

香港基本法第23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包養体建立联系。

《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全面落实香港基本法、全国人大“5·28”决定及香港国安法所规定的宪制责任和义务,补齐了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制度机制的漏洞和短板。

这是香港主流民意的集中体现,是爱国爱港新气象的充分彰显。特区政府此前进行公众咨询时,共收到13489份意见,其中98.6%表示支持。

表决通过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立法会表示,《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三读通过,我们将有效维护国家安全,让香港可以无后顾之忧,轻装上阵,全力聚焦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共同创造更繁盛、更美好的家园。

“历史见证今日这个重要时刻,见证我们的喜悦、鼓舞和骄傲,见证我们共同谱写香港特区的光荣历史篇章。”他说。